梁玉笑道:“我才学这个,听说新手的手气都旺。” 桓琚也来了兴趣:“那便来!输了我可是不饶的,谁都不许让她。罢了,投壶吧,我坐庄。不比谁投得更好,只看投中投不中。投不中就算是输。就看手气!下注,都拿金钱来!” “行!”梁玉话是这么讲,可她手里没有“金钱”。所谓金钱,与市面上使的铜钱的区别就是,它是黄金铸造的,且不在市面通,是里铸造的用来赏赐、玩耍的。 桓琚道:“你钱呢?” 晋国大长公主道:“做了皇帝的人,出息。不是说你出的吗?”桓琚连声说:“我出我出。” 开局。乐公主对梁玉。 梁玉的投壶是才练的,吕娘子打进了梁府,除了读书,就教她吃喝玩乐,勤俭节约是没有的,腐化享乐是培养的。宋奇也跟着惯纵,有求必应。立志把个早起劈柴烧火的小学徒,养成个五毒俱全的大奇葩。吕娘子还称赞:“你这天份,别人求也求不来!” 投壶的壶也跟一般的壶不大一样,口细,颈长,有两耳。梁玉捏了箭,问道:“有什么讲究没有?要全壶吗?”全壶即全入瓶中。 桓琚道:“贯耳也算你中。”贯耳即投中壶耳圆环。 梁玉将手里的箭一一投入壶中,自始至终手都是稳稳的,每投一箭节奏的间隔也是一致。投完了,拍拍手,笑道:“怎么样?赌注呢?” 桓琚笑着代妹妹付了钱,又指公主、妃嫔们说:“你们也与她赌,谁赌赢了,我有赏!”又指梁婕妤,让她去给妹妹收钱,梁玉算是替梁婕妤在赌,可算把梁婕妤捆梁玉身上给推到前台上去了。 乐公主就不信梁玉是才学的投壶,桓嶷的大姐丰邑公主则是不信她的手气一定是这么好。两人都知道梁玉是从乡间来的,乐公主就认为是乡间也有这种投壶的游戏,因为“乡礼”中有“”,这是写在《礼记》里的。丰邑公主则想拉着梁玉去弹棋,也做赌注,她认为即使什么都会,也不可能局局都赢,一定要试试。 二人也是煞费苦心给桓琚抬轿子,梁婕妤明显抬不起来,只好抬她妹妹,反正要热热闹闹的。乐公主看到凌贤妃使了好几回眼了,只当没看见。她是与凌贤妃好,可那是看皇帝的面子。 两人就拉着梁玉从弹棋赌到双陆,再来干脆摇骰子。渐渐地,延嘉殿里的目光都被引了过来,两人拉着姐妹、大小嫂子、各种“阿姨”,一道下注,梁玉面前很快堆起了一座小山。起初,都存了“看至尊父子面子,来送钱”的心,渐渐好胜心起,都不肯信,个个认真了起来,不幸还是输。梁玉好像是个天生的赌徒,赌具在她手里驯服极了。 几局过后,桓琚带着儿子,杜皇后带着亲娘,都与晋国大长公主一道凑近了围观。 徐国夫人只是提议,桓琚也不过顺水推舟,都没有想到会是眼前这个情形,也都觉得有趣。徐国夫人站在梁玉身后,桓琚则站在梁玉对面张美人身后,都给自己看中的人加油。其他人更是挽袖握拳,喊成一片。 揭开骰盅,又是梁玉赢了。她们这一局玩的最简单的赌大小,三枚骰子,点数多的为胜,如果同时摇出三个同样的点数,就比三个不同数字的难得,也算赢。梁玉摇出了三个六。 梁玉看了看,差不多了,故意问梁婕妤:“阿姐,这有多少了?” 梁婕妤道:“我问我?我问哪个?”所有人围了一圈,气氛热烈得不得了,梁婕妤一身汗,早数岔了数。 梁玉便将钱一推:“那就不算了,有多少算多少,见者有份。说好了平分的呢?押我就赚了。”顺手将张美人的钱又推还给了她。张美人哪里肯要?今天来都是来送钱的,谁都比梁婕妤有钱,只是没想到梁玉真的会一直赢下去。 围观者都在兴头上,他们闲暇也会赌斗,这等玩什么都赢的奇景真是见所未见,都想接着看。桓琚也不肯要“分红”,只想看下去,问道:“赢了就要收手吗?” “分一半也赚够啦,再赌,我爹要打断我的狗腿了,”梁玉飞快地说,“家里不许赌的。来来来,都拿走,可不敢跟别人说我赌了哈。咱们玩点斯文的多好?” 提到梁仓,桓琚想起来还有这么个人还在东里,时辰也差不多了,便说:“把你那钱收起来吧,她们愿赌服输的。” 梁玉笑嘻嘻地给每个与她赌过的人发了两枚金钱,代妹付款的桓琚也有份。被人发钱了!桓琚捏着金钱问:“这又是个什么说法?” “啥说法?赢了的也不能不给没赢的活路呀。叫人净光净的下场,多不好?” 桓琚捏着钱,笑了:“行,都收下吧。三郎,你三姨这话说的好。” 梁玉没接这个茬,问梁婕妤:“姐,你这儿谁最不说话?” 梁婕妤道:“那,君华吧。” 梁玉就叫君华随便说个数。 说个什么数呢?君华看到三姨,就说了个“三”。梁玉捧了三捧钱出来,对君华道:“你们分了吧。”放赏是常有的,君华如惯例谢赏,取了张托盘来要将三捧钱收到托盘内,拿出去按照里的习惯分钱。梁玉按住了她的手:“不是这个,这是我留着带回去给他们看看,够他们一人一个的了。那些才是你们的。” 君华看着那一堆小山似的金钱,呆住了。 梁家是个什么样子呢?暴发户,也就是说,他们之前是没见过钱的。搬进新宅之前,梁家的大嗓门,全京城都知道太子他亲外公天天嫌弃米买贵了,不用吃上等米,下等米一升便宜好几文。梁家“铁笊篱”之前扬名京师的其实是“铁公”。 桓琚大笑:“三姨赏的,你们就收下。” 乐公主摸了摸下巴。延嘉殿人人有赏,梁玉还把这个分赏的差使给了君华,那是昭殿的人,这真是太有意思了。代亲姐收买人心呐!啧!比贤妃那个傻妹妹能干多了。难得是做得自然不做作,这份本事真是老天爷赏饭吃。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。 桓琚看看光景,道:“来来来,自我始,自我终,与我赌最后一局。” 梁玉笑道:“就不,财散过了,手气再散了呢?我已没得输了,找个人帮我赌行不?” “也手气旺的?”桓琚奇道,“你姐倒是不见赌过,你找这个新手?” 梁婕妤不习惯做焦点,头又低下了。 “这屋里没赌过的人多着呢。”梁玉倒是一点也不怵,把桓嶷推了出去。 桓嶷心道,三姨总不会坑我的,可我是赢好还是输好呢?就老老实实坐在那儿,打进来问候完之后他就没有出声,现在也是闷声不吭地坐着。桓琚就有点兴致不高:“你看他是能赌的样子吗?” “那我给他借个手气旺的人。” 桓琚心头起疑,脸上还是笑:“什么人?” 梁玉转身到了李淑妃面前,盈盈一拜:“小娘子借来给她三叔抱一抱,行不行?” 第29章 一波未平 行不行? 当然是可以的了! 李淑妃含笑对儿媳妇点头, 前太子妃也是个大家闺秀,与梁玉曾经见过的陆谊还是同族,只是血缘已经远了。陆氏见婆婆首肯,也不含糊,低头对女儿小声嘱咐了几句, 小姑娘便乖乖地走到梁玉身边来。 梁玉大喜,先问她一句:“我可不可以抱你呀?” 小姑娘点点头。梁玉抱起她, 向李淑妃笑道:“多谢啦。” 李淑妃笑道摆摆手:“去吧去吧。” 梁玉抱着小姑娘,低声问她叫什么,小姑娘也小声说:“我叫阿鸾。” 梁玉现在充其量是个半文盲,大概能猜到这是个什么字, 写是不会写的,只好含糊的说:“不错不错,好的。” 将人抱到棋盘前,桓嶷紧张得“刷”地站起来了, 他僵硬得像个雕塑,想伸手又怕侄女不肯,想说话, 喉咙里又发不出音来,眼睛直勾勾地瞅着。梁玉笑道:“站起来做什么?你坐下来先。” 一个口令一个动作, 桓嶷坐了下来,还眼巴巴地看着阿鸾。梁玉问道:“会抱么?”叫桓嶷坐下也是因为这个, 不管会不会抱, 他坐下来了, 把小姑娘往他膝盖上一放,就不至于因为抱不好而摔到了。 “会的会的!”桓嶷终于找到了声音,双手已经伸出来了,小心地说,“以前抱过的,她小的时候。真的!”他哥给他抱过侄女儿,还约定过,等侄女长大了,叫弟弟代为主婚,做弟弟的当了真一直记到现在。桓嶷眨了眨眼睛,可惜大哥看不到了。 梁玉将人往他怀里一放,还想给他调个姿势,他已经很小心地让小姑娘在自己膝上坐好了,两只手将人圈了起来。桓嶷被贴了定身符,稳稳地充当侄女的座椅,嘴巴倒是动,絮叨道:“你别怕,我护着,不会叫你掉下去的。” 桓琚叹一声:“阿鸾长这么大了呀……” 他钟长子,对长子的孩子也是有情的,如果是个孙子,他甚至有可能考虑立太孙。但是孙女的话,在种种事务面前就没有那么重要了。孩子有母亲、祖母抚养,他认为也不需要他心。何况,桓琚是个喜热闹、情朗的人,不看哭哭啼啼,也不看酸脸,就喜开朗的人。看到孙女难免会想到早逝的儿子,又是一番伤。身边的人知道他这脾,渐渐也就不提了。 一看孙女长这么大了,颇为慨,再看儿子,眼睛都亮了。桓琚心道,他倒是还记得他哥哥。父子俩一个跟孙女儿下棋,一个就抱着侄女看不够,场面十分温馨。 梁玉趁机溜了,去李淑妃那儿蹲着去了。 李淑妃笑道:“我话少,小娘子们会憋坏的,那边她们活泼,跟她们玩吧。”说是这样说,一点赶人的意思也没有。梁玉反正已经蹲这儿了,也笑道:“宝贝儿借走了,就拿我来做个抵押吧。多咱宝贝儿还回来了,再把我放回去就是了。” 李淑妃笑了:“那好,说好了,我这里可没得输的,只有两卷旧经。” 梁玉来了兴趣,问是什么经。得知是佛经,高兴地道:“我家里也才得了两本,还没开始读呢。您看先从哪里开始的好?” 李淑妃笑道:“这是看缘份的,又不是要考学问。” “那咱俩这么一提,可见我和这些经书的缘份也是到了。” 李淑妃拍着梁玉的膝盖说:“到了到了,是缘份到了。” 两人正说间,那边棋盘上一阵惊讶,又是动。两人一齐看过去,只见桓嶷正教阿鸾行礼。李淑妃惊讶道:“这是怎么了?”陆氏一旁试泪,语带喜意:“圣人给阿鸾食邑了。” 桓琚哪能赢孙女儿呢?随她怎么玩,桓琚就陪着,完了投子认输。他一认输,便发现儿子眼睛更亮了,还直勾勾地看着他,也不躲闪了,居然直接说:“阿爹,彩头呢?” 桓琚希望桓嶷能跟他多说话,问道:“什么彩头?” 桓嶷居然梗起脖子来讨价还价了:“您还没封阿鸾呢。” 桓琚高兴了起来:“封号是她该得的!这就给!” “那彩头呢?” 桓琚更高兴了,儿子居然学会顺竿爬了:“你说呢?” “食、食邑,可得多些。阿鸾与别个不一样的。” “就依你,你说多少?”桓琚含笑看着儿子,越看越觉得有趣。 桓嶷被亲爹看得心不自在,抱紧了他的小侄女。想了想,报了个数:“五百,这得是另加的,比旁人多的。” 桓嶷道:“就先五百,我给的。再多,你去想办法。”就给了孙女儿一个郡主的封号,外加五百户的食邑。即使是皇室子女,也不是生下来就有封地封号的,一般是按得宠程度,越合心意封得越早,也不是所有人的食邑都一样的,越讨皇帝喜,食邑越多。 阿鸾是前太子的女儿,照例是个郡主,但是她才五岁,亲爹死的又早,当时一团,大家争储位。她年纪还小,还没到迫切要封她的时候,李淑妃与陆氏担心的就她一个。就怕人走茶凉,等她长大了,处境尴尬。 五百户的食邑对郡主而言已是不少了,公主们封个千户的也不算很委屈,遇到朝廷提倡节俭,公主甚至也可能只有几百户。桓琚还与儿子有约,这五百是额外的,以后还得有。 桓琚做完了这一件事,颇觉了了一桩心病,也是心情舒畅的,对李淑妃和陆氏道:“阿鸾还小,不要过份拘束她。里难道不是她的家?要多出来玩耍。” 李淑妃与陆氏连忙称是。 桓琚又问:“你们又说什么呢?” 李淑妃笑道:“与三娘说佛经呢。” 梁玉开始往后躲,不想再惹人注目。她将阿鸾小郡主推出去是一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事情,将桓琚的目光集中到阿鸾身上,孤儿寡母得皇帝重新关注,是能改善她们的条件的。同时,自己也从刚才大赢特赢里出身来,不至于继续招摇。这殿里的人的目光,都是随着皇帝转的,只要她别再在皇帝面前冒头,后一段就没她什么事儿了。这样她姐姐的好事也就圆的落幕,起承转合都齐了,啥时拿出来说,都不算土气。 桓琚封阿鸾的时候,她虽与李淑妃说着话,其实已经听到了,但是没有动。她当时是想,如果顺着桓琚问“说什么”,回一句一语双关的“说你小气。”再进一步说“佛经不算经么?上次没给。”会怎么样?思之再三,以为不妥,索就躲了。 总之,当桓嶷恋恋不舍地将侄女还给嫂子的时候,整天的仪式从面上来看,是圆的结束了。 皇帝父子在延嘉殿呆得已经够久的了,桓琚便带着儿子去东,这还能赶得及见上梁仓他们一面,然后让梁家男丁回家。桓琚这也是有他的盘算在内,这会儿回去,应该已经喝得差不多了,酒后散德行,看看梁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。 ~~~~~~~~~~~~~~~~~~~~~~ 皇帝父子离开,种种看客也都渐次离开,李淑妃临走前对梁婕妤说了一句:“别总闷在屋里,有空到我那儿坐坐。三郎现不在你眼前了,阿鸾倒可解颐。” 梁婕妤忙说:“那敢情好。” 李淑妃拍拍梁玉的肩膀:“我看你举止比她们还强着些,别总闷在家里,既有门籍,多来看看。我那里别的没有,经书还是有几本的。”说完,带着儿媳、孙女,扬长而去。又有了几分当年太子之母神采飞扬的模样。 延嘉殿只剩自家人了,梁婕妤说一声:“淑妃娘娘,好人呐!”待要说什么,李吉、君华为首的众宦官、女又凑上来,要给梁婕妤再道个贺,再好好谢谢三姨的厚赏。梁玉并不受他们的大礼,避开了,又还了半礼,笑道:“三姨没钱,都是桌上赢来的,见者有份,何必再谢?前前后后你们受累,也该开心开心。下回我要手头紧,别说我穷抠门儿就行啦。” 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。梁婕妤道:“你们三姨说了,就都收下吧,都不容易。” 李吉等人这才退下。延嘉殿上下,不免说些梁家人其实也好的话。 直到此时,梁婕妤才得了点与娘家亲人说私房话的机会。梁婕妤久离家乡,听到乡音便觉亲切,其实嫂子们、侄女们,能与她说的东西也不多,讲的都是琐事。梁婕妤自己做事不大出挑,经得见得倒是多,嘱咐家里最多的还是要家里不要张狂:“搁老家里说,咱就是外来户,外来户不张扬且要受欺负,再惹事儿,真叫人抱起团儿来对付,子就要难过哩。” 这个例子举得特别好理解,南氏等都明白了。梁婕妤又想起衣服来:“我去换上,还有三郎的衣裳,我明天叫人给他送过去。”HmYTEa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