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牡丹朝管家眨下眼睛,指指杜长史说,“杜大人是我新的朋友,青叔,我跟杜大人到屋里说说话,你备些茶点来。” “明白明白。”叫青叔的管家笑呵呵的下去准备茶点了。 杜长史看他俩眉来眼去,想着这小牡丹不是表面装白痴,暗地里下黑手吧。就听小牡丹一声招呼,“跟我上来,我房间在楼上。” 兴许是数未用,屋子有些清冷,小牡丹的屋子也与常人不大一样,素地板上除了一张一架书,都是跟舞蹈有关的物什了。 杜长史就见他从一个大鼓下面啪的抠起一块地板,然后自下面抱出个木匣,关好暗格后把木匣递给杜长史,“这就是了。” 杜长史看这木匣浑然一体,只是最上面有九格,格中按五行八卦写着几个字,小牡丹一通按,木匣方则打开。杜长史道,“听闻玄隐阁中有通机关术之人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 “这匣子就一个了,你拿着这两册东西走,匣子我还有用。” 杜长史将簿子收到怀中,忽然说,“你为玄隐阁收集消息,他对你有什么好处呢?” “每个消息按轻重缓急不同都有它的价值,我可以把消息卖了换钱,也可以存做贡献值,如果我想打听什么,直接就能按我的贡献值调取阁中消息。”小牡丹说。 “你失踪这些子,青叔没打听过你的消息?” “虽然我还没问,但青叔一定打听过。只是他权限不高,冯刚是五品官职,青叔的权限不到,他打听不出来。” “你可以?”杜长史问。 “当然,我继承了我师傅的名字。”小牡丹也没认为这是如何了不得的事,他问杜长史,“你要我帮你打听什么事么?” “我是想问你,寻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 “寻香是我师傅的朋友,他出事后,我就查了一次。阁中给出的结论就是:很大程度未死。我又查了一次他的去向,消息是:可能最高的地方,北疆。”小牡丹说,“如果老大想查什么事,若有用得到我的地方,请一定不要见外。也不必怀疑我的忠诚,我会想认殿下做老大,其实也有师傅的原因。师傅离开帝都前曾待过我,如果三殿下有需要帮助,而我力所能及之内,一定要帮助三殿下。” “为什么?我家殿下同玄隐阁没有半点关系?” “我怎么知道,师傅这样说,我就这样听。”小牡丹按指尖,“没事我要练功了。”他被姓冯的抓去,好些天都没练功,筋骨都硬了。 杜长史告辞,小牡丹因为在拉伸筋骨,便未相送。反正师傅怎么说,他怎么做呗。小牡丹很快将这些事抛在脑后,一心一意的练起舞蹈来。 第226章 如果小牡丹所言是真, 那就更说不通了。 小牡丹与其师傅都是玄隐阁的人,哪怕这个玄隐阁再松散,他们师傅都是为玄隐阁效力的。 而玄隐阁第一代掌控者是睿侯, 不论从哪方面说, 玄隐阁与三殿下也是八竿子搭不着的。 更不必提三殿下, 三殿下连不相干的朝臣都不愿意费心结,自三殿下出开府,杜长史就是他的长史,三殿下的机密事, 杜长史都知道。 杜长史确定, 三殿下跟玄隐阁没有半点情。 哪怕玄隐阁对皇子有所倾向,也应该是太子啊。 毕竟, 睿侯虽去的早, 可睿侯实打实姓陆, 跟东打断骨头连着筋。 小牡丹的师傅怎么会特意待要帮助三殿下呢? 杜长史半路上把小牡丹给他的两本消息册都翻了翻, 这一看之下,当真大开眼界,里头皇亲四戚、大商巨贾、朝中重臣、文人雅士,各种消息都有。 转念一想,小牡丹在坊间名声极大,别看就是个跳舞的,听说拥趸很不少, 他认识的人更是三教九。待翻过第一本, 第二本是一样的天蓝封皮, 但里面纸张泛黄, 字迹亦透出陈旧,看得出并不是第一册 那种蝴蝶穿花似的笔迹, 这一册的字迹端重,显然是另一人所记。 第一行字就是:安。泰安三年六月。 第二行字则是:安。泰安三年七月。 第三行:发热,三愈,安。泰安三年八月。 第四行:安,泰安三年九月。 第五行:安,泰安三年十月。 杜长史皱眉,这明显是对某个人身体状况的记录,泰安,这是今上登基后第一个年号。听说当时因北疆时有,便用的这个年号,祈愿国泰民安之意。 翻到第二页,也是一样的记录。 没什么价值,但有这样的字眼:更换娘李氏,安,泰安四年三月。 再翻到第三页,又有:掉牙,打架三次,安,泰安四年九月。 不问可知,这必是有关于哪家少爷的记录。不知谁这样金贵,连换个娘、掉颗牙都有记录。 杜长史一目十行阅过,没翻几页,里面夹着张薄如蝉翼的透明薄绢,上面写着没头没尾寥寥数语: 那一,狂风卷落。他问我,可记当年语?我说,记得。他说,愿我们各得所愿。 他说,他实在太痛了。 他实在太痛了。 或因过去的时间太久,绢上字迹也显得有些旧了,几点墨迹有晕开的旧痕,想是多年前谁的泪水所致。 杜长史看了看旧绢夹的地方,正是在泰安六年那一页。 泰安六年,睿侯在新伊城伤重过逝。 对于玄隐阁,不会有什么事比睿侯过逝更重。如果杜长史没猜错,这应该是记录的睿侯死前之事。 落已至,杜长史直接坐车回了皇子府。 穆安之略看了看杜长史拿回的这两册东西,第一册 无非就是些消息记录,看到第二册时,穆安之不道,“这上面记得是谁?泰安三年,那会儿陆侯也十四五岁了吧?” “殿下,您是泰安三年……” “难道我泰安三年出生,泰安六年就换牙。小孩子换牙起码得六七岁吧。”穆安之翻阅着那册子,“玄隐阁就是记也该记太子的,记我做什么?何况我小时候也没跟人打过架。太子估计小时候也没人敢跟他打架,你瞧瞧这册上后头的记录,简直是个打架。”穆安之把整本册子快速翻完,啧啧两声,坚信自己从头到脚跟玄隐阁没有半点关系。 杜长史倒是觉着穆安之怕是与玄隐阁有些渊源,“那小牡丹说,他师傅走前还曾说过,如有能帮殿下之处,一定要帮忙。” “我看那孩子除了跳舞用心,旁的事很随意,听错也有可能。”穆安之拿起那张薄绢研究起来,“倒是睿侯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,实在太痛了。为什么会这么说?” 杜长史也参不透,难道睿侯超级怕疼?当年重伤不治,特别疼?怎么想都觉得违和,睿侯怎么说都是一代人杰,别看现在陆国公也是权势赫赫,但跟睿侯当年本没得比。 而且,很诡异的一点,睿侯过逝后,不论陆国公还是陆侯都没有接掌玄隐阁。 是不为,还是不能? 穆安之道,“陕甘案,审一审验尸的仵作。” “是,属下明白。”杜长史琢磨,“不知这册子上记的是谁,与睿侯生前事放在一处,想是个极要紧之人。” 杜长史突然天外飞仙的来了句,“难道是睿侯的私生子?” 穆安之忽然就特别理解杜尚书了,要有这么个弟弟,难怪杜尚书每天一张冷脸。穆安之给杜长史出馊主意,“你不如去问问你哥,看睿侯有没有私生子。” “我又不是不要命了。”杜长史起身,“明儿我回家一趟,打听一下当初陆侯陆国公分宗的事儿。殿下,我就先回了。” “回吧。”穆安之也要回内宅跟玉华妹妹一道吃饭,看杜长史间绣梅花儿的扇袋,外头风雪打在窗子上,刷刷做响,穆安之递给杜长史个手炉,看他这连个披风都没穿,不叹气,“你就这么出来的?” 杜长史没觉得如何,“殿下放心,我武功高着哪,不怕冷。” 穆安之真心觉着,臭美到杜长史这样的也不多见。大冬天的,穆安之早换上棉袍了,杜长史依旧是一身厚料子单衣,据说杜长史是嫌棉絮臃肿,他都是厚料单袍,外罩上等狐裘。即便正青的穆安之也得说杜长史这一身风度翩翩,就是怎么看怎么冷。 穆安之让小易再去取一件裘衣,杜长史笑,“殿下别担心,挽月肯定给我取来裘衣了,我冷不着。” 小易出去问一句,果然挽月在外头捧着狐裘等着服侍,穆安之点头,“挽月不错。” 内宅。 穆安之刚到外间屋儿,李玉华就了出来,拉他往里屋走,“快来,给你看个好东西。” “什么这样稀罕?”穆安之笑着跟李玉华进去。 李玉华先给他把裘衣去了,拉着穆安之看榻上放着的衣料,“今儿小九叔来了,也没站,东西放下就着紧着回老家去了,说明年再过来。三哥,你看,这是木香姐送给咱俩的衣料子!摸摸!见过这么好的料子没?” 穆安之自小在里跟着蓝太后长大,蓝太后有什么好东西一向是先给穆安之,太子都要向后站的。李玉华把那料子放穆安之手上,让他细看。穆安之还真有些奇异,托起来细瞧,这料子织的细密,入手便生暖意,摸着比一般的棉布丝绸都要厚一些,却又非丝又棉。 “这料子还真没见过,什么织的,不厚却暖和。”穆安之问。 “木香姐托小九叔送来的,就这一块,给咱俩做衣裳的。头一年织,她跟裴状元也只得一人一件衣裳的料子。”李玉华得意的告诉穆安之,“是羊织的。”“不能吧。羊糙,做地毯、毡帐还成,从没听羊能织出这么细密柔软的料子。” “这不是寻常羊,说是北疆那里挑出来的,最细最软挨着身儿的羊织的,里头掺了蚕丝,冬天穿最暖和。明儿就让她们裁了衣裳,如今天儿冷,正是穿的时候。”李玉华拿起来给穆安之比比,“颜染的也好,这大红的颜,就在帝都也不是哪个染坊都能染出来的。等做好了,过年穿。” 穆安之看着李玉华眉飞舞的小模样,心里就觉着舒坦,他就喜回到家有这么个人跟自己家常里短的叨叨,这才是家。小时候在庙里看到有夫妇一起上香,就是这样絮絮的说些家常话。 “那可好。怎么收到这些东西的,小九叔回帝都了?” “回了,一大早过来的,放下东西略说些话就急着往老家赶哪。他在北疆成了亲,听说这次到北疆,小九婶有了,急火火的回家报喜。”李玉华笑着从身后拿了个匣子出来,“我就没留小九叔,等明年开他还得来。这是木香姐写的信,里头还有一封裴状元的。” 穆安之看这匣子也没个锁钥开关,立刻让李玉华又得意了一回,李玉华学着小九叔教的法子按了几下,就见这木匣若莲花般缓缓打开,出里面叠放的两封信。 穆安之不急看信,直说这木匣巧,李玉华说,“木香姐新做的,她说近来长了很多本事,知道咱们从官驿寄信不便,就做了这信匣。里头是有暗层的,若是按错的开启机关,暗屋的销水便会洒下来,毁掉匣子里的信。三哥你快看吧,上面这封是裴状元写给你的信。” “这机关之道,我还没见有人能胜过木香姐的。”穆安之说着拿起裴如玉的信,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。 第227章 二一五章 从正六品到正五品, 短短两个台阶,在官场上,最快也要六载, 裴如玉还是实打实靠功劳升的官儿, 放眼官场, 本朝文官,不,男官员中也只一个裴如玉了。 自从有了裴如玉的夫人白大人,裴状元在东穆朝的官场便不再那样光彩夺目了。裴状元官升的快, 那是没跟他家夫人比。他三年升两阶, 他夫人白大人三年由白身升到正三品。 裴状元的信中多有提及北疆之事,在裴如玉看来, 北疆绝对是最恶之的, 那里地广人稀, 族群复杂, 民风犷,但也是天下最有可为之地。 裴如玉在北疆三年便将北疆大概族群都摸了个底,哪个族群在什么地方,首领是哪个,有什么样的情,部落出产什么,都一一尽述, 比写给穆宣帝的折子详尽百倍。 穆安之读着裴如玉的信, 大漠黄沙、骏马驼羊的北疆仿佛一幅画卷徐徐展现开来。许多未说之言便在这信中, 裴如玉是有意常驻北疆, 在北疆做一番事业的。至于穆安之在刑部的名声,裴如玉虽远在千里之外, 也听闻过,很为穆安之高兴。让穆安之好好干,估计他再这么干下去,没几年朝中便要有人提及皇子分封了。 就穆安之与穆宣帝的关系,裴如玉显然认为穆安之分封北疆的可能极大。 自裴如玉到了北疆,穆安之对北疆就颇是向往,他跟如玉是兄弟一样的情分,玉华妹妹和木香姐亲姐妹一般,这要到了一处,还不知要怎么亲香。 趁着裴如玉读信的功夫,李玉华也把木香姐的信又看了一遍,心中渐有主意。待裴如玉看过信后说,“以前我总觉着北疆肯定是个特别穷特别荒凉的地界儿,小九叔亲自去了,木香姐红梅姨也在北疆住了这好几年,连裴状元那样娇贵的人都能住下来,可见也是个不错的地界儿。” 穆安之立刻忙说,“是啊。以后皇子分封,我就想着,咱们离得近些才好。” “就是这话。”李玉华特别赞同,“最好能分封到北疆啦,木香姐裴状元都在北疆好几年,咱们过去,门路。” 穆安之握着玉华妹妹的手,当真觉着二人心意相通,仿佛一人。皇子分封素来是大事,若是贫瘠之地,是有皇子妃不愿意去的。何况还是北疆这样的地界儿,这世上也就是玉华妹妹不论哪里都肯随他一起的。 李玉华心眼儿生得密,夜里跟三哥叨叨了半宿明年木香姐裴状元回帝都的事,然后还畅想了以后北疆就藩啥的,第二天李玉华把那新料子吩咐下去,一半给三哥和她各裁个短袄,剩下的一半让孙嬷嬷瞧着给蓝太后裁的衣袍。 李玉华是放年礼里一并给蓝太后送到里去的,还特特的夸了这料子一回,“三哥都没见过。” 穆安之没见过,蓝太后也是头一遭,“这料子新鲜,摸着绵软。”对孙嬷嬷说,“倘不是亲见,真不信羊能织出这样绵软的料子。”hMyteA.COm |